开启普乐与学科融合之路——普乐课程研发团队走访佛山实验学校
2014-03-20
2014年3月20日,普乐课程研发团队受邀来到佛山实验学校,就学校普乐课堂的开展情况,以及学校开展的普乐课堂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探索活动,做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交流普乐课堂开展情况
上午,研发团队与学校校长刘梦桃、副校长李亚娜以及普乐课堂负责人魏主任,首先就普乐课堂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反馈,做了详细的沟通交流。
“老师惊呆了”、“最调皮的班级竟然是全勤投入”、“我突然一下子不了解他们了”——魏主任热情地描述着她在授课过程中收获的惊喜,同时,忍不住感慨学生惊人的想象力。
就学校提出的各个学科如何与普乐课堂融合这个方面,双方也做了深入的探讨。研发团队分享了其他学校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实例,魏主任也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普乐老爹借佛山教科研所舒悦博士的观点总结到,普乐课堂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而各个学科的自身变革可以通过这个抓手来推进。在此,研发团队表示,希望与学校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推进学科融合。
与此同时,刘梦桃校长对普乐课堂的课程体系、理论框架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此,研发团队很受启发。
最后,就佛山校方感兴趣的少年创品拍卖会,双方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普乐老爹解释道,少年创品拍卖会作为一种少年创意活动,不仅有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属于德育教育的一个品类。与以前义务劳动型或直接授课型的德育教育相比,少年创品拍卖会是一种富含德育作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获得的成就感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少年创品拍卖会应该是普乐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用学科融合的说法,这就是普乐课堂与德育教育的巧妙结合。
对此,李校长也补充到,少年创品拍卖会确实是将教育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将潜能的开发和灵性的提升相融合的一种非常好的创意教学活动。在此,她表示,在今年实验学校也要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让这里的孩子们也获得这样的实践机会。之后,双方就少年创品拍卖会的筹备细节、活动流程等等又做了详细的沟通。
观摩示范课:生动活泼 精彩纷呈
下午,研发团队随李校长、魏主任,以及学校参与普乐课堂教学的老师们一道,观摩了由一位美术老师和一位英语老师结合各自学科、自行改编的普乐创意课。老师们将“普乐课堂”的元素移植到各自的学科中,生成了一堂别具风味的美术/英语普乐课。
在美术课上,孩子们通过“窥一斑见全豹”(节选自《普乐课程·红系列》第4课)认识到,只要抓住局部特征,就能表现出整个物种。美术老师把这个“局部带全体”创作方式用在了拖鞋的设计上,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物种装进自己设计的拖鞋里。课堂上,互动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踊跃。
在英语课上,虽然上课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但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序地唱歌跳舞,好似被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快乐旅程——大屏幕上,动物们坐上了公共汽车去参加化装舞会,老师便带着孩子们唱起了英文歌,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带动下也进入了情境;
随后,动物们在化装舞会出场了,这时,大屏幕上每出现一个物种,老师就让孩子们回忆它的发音,借“动物出场”复习单词;
接着,奇怪的动物出现了,“Amazing Animals”,树纹蜘蛛、青苔蛙、枯木鸟……令人惊奇的动物都藏在哪里呢?方位词练习开始!老师让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对话练习,问答图片里的物种藏在哪里;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物种(孩子们上《普乐课程·红系列》第7课《物种合体》时自己创作的物种)又有什么故事呢?运用书上的段落句型,为你们小组的物种编一段诗歌或者故事。五分钟的课堂演练之后,每个小组的表演都生动有趣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课堂结束,观摩席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都为这堂普乐英语课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普乐老爹感言,虽然是一边听身旁老师翻译一边听课的,但就凭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普乐课堂。
这位英语老师将《普乐课程·红系列》第8课《大自然的造化》与二年级英语教材中《Amazing Animals》这节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增加了唱英文歌、游戏对话、演绎故事等课堂环节后,使得整个课堂显得特别地生动活泼,孩子们在玩乐中运用英语、学习英语。
示范课结束后,研发团队与李校长、魏主任,以及现场的各位老师一道,就学科融合又展开了具体的讨论。
精彩课堂 启发学科融合新路径
在各位老师表达了自己对学科融合的看法以及在这方面做的探索后,普乐老爹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普乐课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能存在两种方式,一个是课堂融合,一个是课程融合。因为从课堂形态和课程内容两个角度来说,“普乐课堂”分为普乐课堂和普乐课程两个层面:普乐课堂是指一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课堂形式;普乐课程是指以启发创意思维为教学目标的课程设计。由此,学科融合可以尝试走课堂融合和课程融合这两个路径。
首先,课堂融合,指的是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就像刚刚的英语普乐课一样,情境化教学、互动式嵌入、分小组游戏等等。也就是说,在每个课堂环节中,都为孩子们留下口子,可以是参与回答,可以是纠错,可以是当堂练习、角色扮演、即兴创作等等,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互动环节,而效果就是让孩子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在持续参与的状态。
例如,在教授一个知识点/创作方法的过程中,不要一步到位地给同学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留出互动的口子,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选择/解答方式,让同学们在参与解答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思考、去试错,从而领悟“正确”是如何诞生的,让孩子们在表达看法的同时,学会这样的创作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享受了参与课堂的乐趣,同时,领悟创作思路则更容易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其次,课程融合,指的是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各个学科与普乐课堂的融合。针对这一点,普乐老爹尝试性地提出,用普乐课程的内容去打开孩子们的思维,形成创造性的能力,这是普乐课的着力点;同时,专业课可以跟进,将他们的想法变成一个现实的作品,在专业、技能上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在将普乐课程同其他学科的结合的时候,要先考虑普乐课程在这个学科中要解决的问题。你的教学对象是不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程度如何。
例如,在这堂美术普乐课中,课程主要是借用“局部特征带整体”这个创作思路来引导孩子们进行拖鞋设计的,那么我们就先要让孩子们领悟“用局部去带整体”的这种思维方式。当同学们懂得“用斑马的纹路就可以表示斑马”,“看到大象鼻子就可以认出大象”,进一步,要“创作鲨鱼书包只要表现出它最显著的特征——血盆大嘴”就可以,达到这个理解程度,同学们就领悟到了这样的创作思路。然后,我们转入实际创作(借由美术专业课),拖鞋也可以变得很有创意:怎样让物种生动有趣地趴在一双拖鞋上呢?
例如这节课用卡纸做一只熊猫拖鞋:
你们觉得哪几种卡纸的颜色最能表现熊猫呢?这个时候先让同学们来选择卡纸的颜色。(很明显,白色和黑色是熊猫的代表色。)
白色和黑色分别剪成什么形状/分别剪成拖鞋的哪些部分可以变成一只熊猫的样子呢?这个时候讲师可以多剪几种,分几组随意组合在拖鞋的形状里,让孩子们在试错中去寻找正确的搭配。
经过这样一轮循序渐进的尝试之后,同学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既领悟“局部带整体”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具体学会在“物种拖鞋”的制作;进而举一反三,自行创作出青蛙拖鞋、鱼儿拖鞋、袋鼠拖鞋等等。
融合思路:学科诉求衔接普乐元素
在普乐老爹表达了对学科融合,特别是对这两节示范课的建议后,在场的老师们也都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一位上过普乐课堂的科学课老师,还提出了一个在科学课上如何与普乐课堂融合的选题,即从时钟的发明中,悟到“物化抽象事物”的创作思路。
科学老师指出,日晷、沙漏、石英钟等都是记录时间的工具,它们以各种方式把不可测量的、抽象的“时间”用具体的、物质的方式表现出来了。那么,这种“将抽象事物物化”的创意思路,能不能运用在其他科学发明中呢?这一点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们分享。
听到老师们提出的这类探索性的选题后,普乐老爹对大家的想法首先给予了肯定。之后,从课程融合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如何从各个学科的教学诉求中寻找与普乐课程的接口,真正将普乐元素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
对此,普乐老爹提出了以下看法。普乐课程的主要方向是解决孩子在一个经验世界中,他如何来领悟和了解我们称之为经典的作品。这些东西要给他打开视野,让他有一个领悟,让他知道,哦,这个世界是可以这样存在的,然后,他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世界。普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这个。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就是内生图式的生成。我们每个人认知事物,都是有一种内生的图式。你没有那个认知结构,你也看不懂。就像马克思讲的“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对你也没有意义。”反过来也可以说,积累了很多音乐的图式,你就可以领悟音乐。普乐课堂就是在做这个事情。它要给孩子重新建立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这个是普乐课程做的事情。
要创作普乐化的科学课/美术课/语文课/数学课……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要在这些学科里面寻找建构世界的某种方法、某种图式。让孩子们领悟这样的创意方法/思维图式,进而进一步领悟用这种方法解决的相关问题。
以“时钟记录时间”为例,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记录时间的方式都有哪些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为什么它们都可以记录时间呢?其实,在这里钟表与时间是存在一个同构性的,人类利用钟表滴答滴答(/沙漏定时流淌/太阳早升晚落等)的形态来表现时间的流动,是一种借用此事物的结构来表现彼事物的结构的思维图式。
因此,在学科融合中,如果能结合学科自身的诉求点,挖掘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图式,分享给孩子们,首先打通孩子在这方面的思维问题。进而,再从学科的专业角度转入创作或者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再让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思维图式去理解其他现象,或者举一反三再进行相关的运用、创作,应该都是可以达成的。比如,就“时钟”这个选题,就可以让孩子们发散思维,尝试去发现或者创造一种记录时间的新方法。
从普乐老爹的详细讲解中,老师们对学科融合又有了新的认识,并纷纷表达了想要尝试探索的热情,李校长和魏主任也对普乐老爹的讲解深为认同,并鼓励各学科老师积极探索,结合各自学科研发普乐创意课。在此,研发团队也纷纷留下了各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希望日后在学科融合方面做进一步的交流沟通。
至此,有关学科融合的探讨在佛山实验小学,达成了非常有效的沟通。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普乐课程的研发团队,大家都对学科融合有新的认识,对学科融合的具体理念、思路也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在此,其普乐基金会对佛山实验学校表示真诚的感谢,谢谢大家以如此认真的热情投入到普乐课堂的教学、研究和探索之中,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互相借鉴、共同学习,为孩子们呈现更加精彩的课堂和更为精妙的课程。
撰稿:马雅羡(其普乐基金会研发二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