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教育专家齐聚广州荔湾,共同分享小班化教学成果——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侧记

2014-05-16

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于2014年5月14-16在广州市第一中学(大坦沙校区)召开。主办单位是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承办单位为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本次大会主题:合作·交流·融合·创新,会议提出“小班化教育,发展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所学校”。旨在融合两岸各地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以多元的方式开展深度合作和交流,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创新,发挥小班化教育“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的教学精神。

研讨会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主题论坛、专题报告、各地代表小组圆桌会议、经验分享、论文发表等。

北京其普乐少年创意教育基金会南方学区负责人樊冰倩部长、广佛工作站负责人关韵诗主任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开幕式

2014年5月14日上午9时,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一中学大礼堂开幕。出席开幕仪式的有来自港澳台、上海、重庆、天津、南京、大连、杭州等地近四百名正式代表。广州市荔湾区区委宣传部长李黎女士出席并宣布仪式开始,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会长叶建源先生致开幕词。南京市教研室主任汪笑梅女士、台湾新竹教育大学谢传崇教授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配图

这是一次聚集港澳台和内地知名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领导、优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盛会,既是各地小班化教育研究成果的分享会,又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经验交流会,更是历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的阶段总结会。

荔湾区教育局徐启贵局长主持开幕式。首先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黎致欢迎词,向出席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各地的教育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向与会嘉宾简介了荔湾文化、西关风情,谈到西关务实,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追忆往昔,展望未来,希望大家多到荔湾来感受岭南文化特色。

配图

接着,来自香港的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会长叶建源先生致开幕词,表达了对这次研讨会的热烈祝贺。他提到“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经过四年的发展,得到各地区的重视,参会地区和人员不断增加,今天到会的共有两岸四地共十三个地区的代表,和荔湾十三行相呼应。他认为荔湾有辉煌的过去,也将会有辉煌的将来,他的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掌声回应。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汤贞敏院长致辞时充分肯定了荔湾区在推进小班化进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认为荔湾教育有条件也应该走在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前列,在满足荔湾人民对多元、优质教育需求的同时,为小班教学在大中华地区的推广与普及提供示范和借鉴。

隆重的开幕式后,是精彩的专家讲座。首先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如平研究员做的“均衡化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主题报告,高屋建瓴地总体描述了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接着是东道主——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姚丹副主任关于“研耕小班打造特色”小班化教育实验汇报,展示了区域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过程及创新思路。

最后,广州市教育局屈哨兵局长总结致辞。他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批好校长、一群好教师、一班好学生、一众好学校、一个好的社会生态。他预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大中华小班化教育成果遍地开花、茁壮成长。

下午,安排了三场专家报告,由来自香港、澳门、上海的三位专家进行演讲。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教育界),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副会长及总干事,香港大学兼任讲师叶建源先生进行了题为“寻求与国际接轨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班化教育”的演讲。叶建源先生以何谓小班化教育为起点,借鉴卢梭的“发现童年”,“儿童中心说”,杜威“人是主动的个体”来阐述自己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希望通过小班化教育可以培育儿童的一些特性,如制造东西,发现事物,表达自己。

来自澳门,现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教育研究中心方位研究员,并任《澳门日报》专栏作者的黄素君女士,进行了题为“真小班了吗?——从教师角度看小班化教学”的主题演讲。从当下小班化教育的形势和现状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语文研究室主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顾问(2005-2007)、香港教育学院学术顾问(2009-2016),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上海市教委“小班化教育”专家、语文教材审查委员董蓓菲女士进行了题为“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的主题演讲,从多元智能、差异教学、跨学科等教育范式,探讨了中国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成果。

本届小班化教育研讨交流会紧紧围绕各地小班化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展开学术研讨,各位专家、代表积极献计献策,交流研究成果,展望小班化教育发展前景。学术报告交流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共安排了8场重点学术活动,有5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参加活动。

参观学校,观摩小班化教学课堂

2014年5月15日上午,按照会议的流程,与会代表们参观了荔湾区的六所中小学校,观摩小班化教学课堂,观看特色活动,交流经验和看法。这六所学校是: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广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广州市荔湾区环翠园小学。

其中沙面小学自1998年,便从从一二年级尝试开展“小班教育实验”,通过实验班级的课堂教学、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等方向着力探讨“幼小阶段有效衔接”。2004年伊始,一至六年级全面开展“小班教育实验”,寻求“有利于挖掘孩子潜能,发展孩子个性”的有效途径。围绕课程实践的三个板块,开展“学科课程实践的协同策略研究”、“合活动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和“活动课程的个性化研究”,三类课程在学生素质提高方面各有侧重,协同促进,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考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配图

2010年沙面小学的小班教育实验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累计多年小班教育的经验基础上,深入开展“国际视野下的协同式小班教育”实验研究:创新性地开设“协同式小班管理”、“一课30分钟”、“养成课”、“游戏课”、“演读课”等一系列的教育实验。旨在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致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为学生设置适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

配图

广州市荔湾区环翠园小学作为分会场之一,向莅临的代表展示了一节语文、一节英语的教学课例及大课间特色活动。展示课上,与会的代表对于学校以信息技术在小班化教育中的运用非常感兴趣,一边听课,一边走近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学生是如何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平板电脑、手提电脑进行网络的拓展学习。教师与学生和谐、温馨、包容、互促的学习氛围深深打动了听课的代表们。

五大分论坛主题活动

2014年5月15日下午,会议安排是分论坛主题活动,与会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主题论坛。本基金会一行听取了来自台湾桃源县大溪镇内栅国小桂景星校长——团康教育创校经验:一种正向教学育人的翻转思维教育实践。桂景星校长就团康教育的概念、内容,在该校的进行方式,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与会代表们对团康教育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不同于其他主讲人,桂校长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在演讲过程中同与会代表进行互动,还送出了小礼物。通过进一步了解团康,基金会工作人员深感该课堂与普乐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旨在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提供孩子的综合素质。

配图

香港教育学院小班教学中心张月凤博士进行了题目为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mall classes的主题演讲。来自两岸四地的与会代表们听取了张月凤博士的演讲。张博士就小班化教学在香港的发展情况通过生动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展示。香港的小班化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学习。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配图

闭幕式

5月16日上午,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一中学圆满闭幕。

5月16日上午,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一中的学术报告厅继续举行了两场报告会,来自台湾和南京两位专家分别就小班教育的问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台湾国立新竹教育大学领导与评估中心主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谢传崇教授所做《学教翻转的小班教育》的报告,不仅详细介绍了台湾小班化教育的情况,更以谢教授自身丰富而感人的小班教育的成就揭示了“从慢学、深活到成人”的独特而深刻的教育观念,引人深思,令教育同行深省。

配图

南京市教研室主任、南京市小班教育研究所所长汪笑梅主任所做《迈向系统化——当前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向度与取径》的报告,以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践者的身份,全面阐述了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系统方略,无论是观念上的“幸福每一个”的南京小班化教育核心理念,还是具体而微的“小班化教学特质”研究、“小班学生的特质”研究,都令在场听众受益匪浅。两位专家在专题报告后还与现场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掀起了研讨会又一次思想碰撞的高潮。

配图

两场报告结束后,大会进行了颁奖活动。本次研讨会收到了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教师围绕小班教育问题的专题论文、教学案例及研究报告两百余份。荔湾区教育局党委林少玲书记和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理事长叶建源先生,及荔湾区教育局关治雄调研员、刘佚副局长和与会的专家,亲自为获奖者颁奖,并与获奖者合影留念。

配图

大会最后进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何彪主任主持,荔湾区教育局党委林少玲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两岸四地的嘉宾专家学者聚首一堂共研小班化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理事长、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副会长及总干事、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教育界)、香港大学兼任讲师叶建源先生致闭幕辞,叶理事长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推动与会各地各校的小班化教育能进一步深化,同时他更对下一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寄予了深深的期盼。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配图

历时四天的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由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与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等全国各地400多名小班化教育研究专家、学者、校长及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次活动以“融合·合作·交流·创新”的主题,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校长和老师们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包括主题论坛、专题报告、各地代表小组圆桌会议、经验分享、论文发表等。本次教育研讨会对进一步加强推动两岸各地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方法、评价手段的融合和交流,促进两岸各地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合作和学习,创建富有活力的小班化教育资源,分享小班化教育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